突发!澳矿美元船遭全面喊停,3句话揭开人民币结算时代来临
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一纸通知,让全球铁矿石贸易圈瞬间炸锅,美元结算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九月底,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厂发出明确指令:
。这一决定犹如深水炸弹,在国际贸易圈引发巨大震动。
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急忙出面回应,对中国的决定表示“失望”,并呼吁尽快恢复贸易-3。但中国市场态度明确:
。
01 三句话揭开真相,人民币结算时代到来
展开剩余86%这场贸易风波背后,是三个直击真相的核心事实:
“暂停采购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”——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指令清晰明确,涉及范围甚至包括
。这意味着中国不再接受任何新的美元计价交易。
“招残疾人是为了减税,这儿不需要你这样的人”——虽然此言出自其他事件的HR之口,但反映了类似的单方面利益考量模式。在铁矿石交易中,中方要求的是公平贸易,而非单向让利。
“中方愿同澳方一道为两国企业在对方国家投资经营提供公平、开放、非歧视的营商环境”——中国外交部的表态始终如一。在铁矿石贸易中,中方推动的人民币结算正是为了建立更加公平的贸易环境。
02 买方革命,掌握定价权
过去几十年,铁矿石市场一直由必和必拓、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巨头主导。他们掌握着资源和定价权,买家只能按照他们的规则交易。
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,却长期在采购上受制于人。除了接受高价,还必须使用美元结算,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。
2022年,
成立,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。它将国内几十家钢厂的采购需求集中起来,统一谈判,彻底改变了以往“各自为战”的局面。
这次暂停采购美元计价铁矿石的决定,就是中国作为
展现自身话语权的明确信号。
03 价格博弈,澳方企图逆势涨价
此次贸易风波的直接导火索是价格问题。2025财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,比去年下降了
,必和必拓的铁矿石利润也因此直接下滑
。
然而在续签长期合同时,这家澳企却偏要
,理由是“中国需求要复苏”。
与此同时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,铁矿石现货价已跌破
,中方协会要求价格与市场行情挂钩,不接受澳方无理要求。
价格谈不拢,加上人民币结算的硬要求,最终导致双方谈判破裂。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在9月底果断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矿石。
04 战略底气,中国已备好后路
中国敢于对必和必拓说“不”,根本在于早已布局多元化的进口渠道。经过三年努力,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将中国铁矿石进口多元化比例从不到
提升到了
以上。
巴西淡水河谷成为最大赢家,2025年出口量预计能达到
,创下纪录,还与中方签订了每年
的长期协议。
更值得期待的是几内亚的
,这个项目将于11月发运首批矿石,年产能高达
,铁品位达
,比澳大利亚主流矿的60%还高,且全产业链由中方主导。
国内产能也在全面发力。经过智能化改造,2025年7月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
。同时,废钢回收产业迅速崛起,2023年中国废钢产量已达
。
05 经济影响,澳大利亚遭遇重击
铁矿石是澳大利亚最赚钱的出口项目,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
。中国市场的流失对澳经济构成“一记重击”,可能导致其
。
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·查尔默斯承认,中国市场占了必和必拓铁矿石出口的
以上,丢了这块蛋糕,谁也顶不住。
西澳大利亚州受影响最为直接,铁矿石行业直接雇佣了
,还间接支撑着几十万人的就业。若矿企订单持续减少,可能引发裁员潮。
必和必拓公司股价在消息公布当天就下跌了近
,而新加坡铁矿石期货却同时上涨,表明资本市场对中方行动有清晰判断。
06 美元霸权,根基正在动摇
中国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,不仅关乎贸易公平,更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直接挑战。
美元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垄断性计价与结算地位,是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核心支撑之一。铁矿石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工业大宗商品,长期以来是巩固美元地位的重要载体。
中国停止进口澳美元计价矿石,直接动摇了这一支撑基础。
数据显示,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显著低于美元、欧元、日元等主要货币,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稳定的计价基准。采用人民币结算,能帮助企业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财务损失。
中国已推动与澳大利亚启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试点,首批
订单绕开美元直接交易。这一突破不仅降低了中国外汇消耗,更削弱了美国通过SWIFT系统施加制裁的能力。
过去几十年,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习惯依赖美元,这不只是因为美国经济体量大,更因为它控制着金融基础设施。但现在,这个格局的根基已经出现了裂缝。
当人民币开始在大宗商品市场“刷脸”,它所代表的,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货币,更是一种全新的国际规则。澳大利亚面前只有两条路:要么接受人民币结算,要么失去中国市场。
人民币越来越“香”,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全球力量变化的真实写照。
发布于:江西省